全链条机器人饲养员“小海”在合肥正式上线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3 10:27
微信图片_20251102154300_51_160.jpg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新闻11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智强育种加速器创新院)共同发布两项重要成果:育种机全能育种“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上线,标志着我国智能育种装备及工程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高效、长周期,合肥科学技术学院智能育种团队自2022年起,创新提出“生物育种工程”概念,推进“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海坝设施)大型科学装置建设,旨在带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通过技术设备实现整个点火的化。机器人育种机“小海”占据了“种质创制-种质鉴定-种质稳定”整个育种链条的关键环节,是“海坝装置”大型科学装置主要技术论证试验和概念验证的“缩影版”。小海的主要优势在于三大关键加速能力:在加速种质转化方面,利用载能离子诱变育种技术进行AI增强,开辟基因编辑新路径高效发现遗传资源,基因挖掘效率提升10倍以上;在加快种质鉴定方面,重点开发常规条件下难以实现的贫困筛查平台,如极端天气条件(如倒春寒)、极端土壤条件(如盐碱)、生物胁迫(如病虫害),通过对作物性状的精准智能控制,集成高效、准确的胁迫表型识别系统,发芽筛选和准确的胁迫表型识别、保育方向、胁迫启动方向等,可进行抗胁迫种质鉴定,满足市场所需的稳产作物种质资源需求;在加快种质稳定方面,一年内可建成多种作物、品种的多代快繁体系。与此同时,面向产业需求的“海坝设施”小麦快繁商品化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通过智能环境控制,该平台可实现每年培育6-7代春小麦和4-5代冬小麦,这对于巧妙地将传统8-10年的养殖压缩到2-3年。平台建立了基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智能发电技术、不同生态区代表类型的春化模型、发电控制模型、花期控制模型,并开发了适合各种应用场景的发电设备。目前合肥总部和烟台分公司年服务能力达到20万台。正在建设的中试基地建成后,年服务能力将突破300万株。具备大容量和商业服务能力,将直接赋能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一成果的发布,是我国占领国际种业科技制高点、服务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一步。它还在为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本次发布会由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安徽省农学会智能育种分会、安徽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国家数字种业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 (记者张一璞)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