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信致力于服务“三农”,已发放全省涉农贷款四分之一——深耕江淮沃土,描绘复兴图景。在柿子收购加工黄金窗口期,歙县农商行发放“柿子贷”,及时为商户经营注入金融“活水”。图为和县上峰乡山上种植的柿子丰收。吴光新 摄 粤西农商银行组织人员为竹波镇玉范村猕猴桃产业提供服务。焦阳 摄 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推进农村全面振兴。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普遍具备现代化人居条件,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多年来,省农村信用社带领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守支农、支小企业主体责任,牢牢扛起农村信贷服务振兴大旗,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深耕江淮沃土,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发展。乡村振兴。截至2025年9月末,安徽农村信用体系涉农贷款余额达6382.7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继续承担起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角色。连日来,从皖北平原到皖南山区,从皖江两岸到大别山腹地,记者走访多地村镇银行,探访推动乡村经营全面振兴的“乡村力量”。有用的“信用”带动新农民主体成长。十月底,江淮大地阴雨绵绵,含山县桃场镇的一处粮食烘干基地,一派激动人心的景象。运米车辆川流不息,六座大型烘干设施日夜运转。 “持续的降雨和及时的干燥会阻碍生长,80后新农民、幸福之家农场负责人范燕燕说,“在含山农商行的支持下,我们建了日晒量200多吨的烘干基地,解决了晒难的问题,为我们自己和周边农民立了正气。”范燕燕夫妇长期在南京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2015年,夫妻俩回到家乡创办幸福家庭农场,承包了千余公顷土地种植水稻、油菜籽等农作物,由于缺乏耕作经验,创业初期连续多年亏损,范艳艳没有回国读书、打工,基地建设捉襟见肘,寒山农商银行向村镇银行发放了55万元贷款,解决了村镇银行的燃眉之急。农场规模持续扩大不断拓展,从单一种植延伸到粮食收购、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含山农商行持续发展,通过“房产抵押贷款+乡村振兴贷款”组合融资模式,贷款总额增至600万元以上,为农场腾飞插上了金融翅膀。燕燕范和农商行的成长,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展示、直接带动和传递影响。 360多名农民聚集在一起。范艳艳还荣获“安徽省女性贡献模范”、“皖美新农民”称号。生于“农”、长于“农”、受“农”启发,2004年以来,省农村信用社和全省82家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三农”阵地,坚定不移聚焦“农”主业。“三农”,为各类农村主体提供服务。从种植到经营管理,从粮食种植到特色养殖,金融合作让更多新农民的梦想在建淮沃土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深秋时节,石台县横都镇濂西村的森林染上了染料。在安徽宜化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皖南黄兔原种养殖场,超过8000只兔子在半自动反养殖兔子养殖设备中安静地稳定“在我职业生涯的两个关键时刻,在我失踪的时候,是K商行的农村帮助我度过了难关。”2008年,王勇辞去省城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做起了养兔生意,起初销售并不理想。由于技术不发达、销售渠道单一,设备和日常养殖成本非常高。直到他放弃了,得知情况后,石太农商银行立即组织上门排查,为他量身定制了“金农贷”,并发放了首笔贷款50万元。 2023年,王勇想扩大规模,建设一个原始种子场,总投资1000万元。拼凑后,还缺口200万元。石太农商行再次加大信贷力度,帮助他开拓市场。如今,益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集兔种繁育、优质兔肉系列产品销售、农业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乡村有关的生物的繁荣,会给乡村带来生机;畅通金融“活水”截至9月底,安徽农村信贷服务农户684万余户,贷款余额4264.2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27万家,余额494.49亿元;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4万多个,基本覆盖了各类农村主体有效信贷需求,连锁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农村要生存,产业是关键,支持地方政府推广“土特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安徽信用社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金秋时节,宁国山核桃林正忙着采收,电商直播间接单不断。从绿化苗木种植、成熟水果采摘到加工销售,创新支持活跃在整个链条中。 “通过改变‘龙头企业信贷+上下游批量扶持’的机制,定制‘核桃贷’、抵押贷款权、‘农业e贷’等信贷产品,建立健全从农场到工厂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让这些‘农户’成长为增加户户收入的‘财富之果’。”宁国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吴建岭说。截至目前,宁国农商银行已为山核桃全产业链提供贷款1.74亿元,解决了800余户农户的资金问题,带动了80%的城市山区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发展中,家庭年均收入增加3.2万元。如果山核桃是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那么在水网密集的皖东地区,每一粒芡实种子都成为了农民的“水中黄金”。 “这段时间我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如果我觉得能为家乡的芡实产业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那就值得了。” 10月22日上午,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白塔湖莲藕芡实专业合作社社长邵媛媛介绍说。入秋以来,他一边忙着通过直播销售新鲜芡实、干米和深加工产品,一边致力于扩大塘口的种植规模。故事开始于2019年6月,邵媛媛大学毕业并在城市短暂停留后,决心回到家乡创业。那时,家乡的崖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为小规模邪教初级加工简单,附加值低,销售渠道有限。但邵媛媛看到了芡实产业的巨大潜力,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创业初期,资金是最大的障碍,天长农商银行此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记得我通过易贷卡申请了50万元贷款,这笔资金成为我创业初期的坚强后盾。”邵媛媛微笑道。今年9月,在种植合作社规模从最初的50公顷扩大到1000公顷的同时,邵媛媛通过“兴农e贷”成功申请到200万元贷款,帮助他在全国市场推广家乡芡实产品。目前,白塔湖莲藕、芡实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已突破1500万元,拥有社员53人,周边人员200余人。村民具备适应能力,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小鸡头果里藏着大文章。初步统计,天长市种植面积已达17.5万公顷,芡实种植加工生物126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一二三产业融合总产值突破27亿元。 “我们结合天长芡实特色产业实际,推出‘芡实贷’、‘龙虾贷’、‘养殖贷’等定制信贷产品,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5亿元,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经营主体。”天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奎说。安徽农信社的持续支持,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特色。m“盆景”到“森林”。宣城皖南农商银行与当地羽绒产业协会合作,为产业生态圈内企业提供批量授信12亿元;亳州尧都农商银行整合获取中国制造业原材料价格指数、市场供求等信息,根据库存、资金流情况开发了“金农信e链”产品。向744户农户发放贷款15.44亿元,将农户卖给产业集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多年来,安徽农信紧扣乡村产业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以连锁服务为支撑,以特色产品为抓手,精准解决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注入金融动能。截至9月底,余额安徽农村信用支农贷款业达4904.76亿元。精准灌溉以农业创新技术为动力。加强和发展农业,科技先行。大力打造安徽农业新生产力,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安徽农信社作为输送“三农”的主要金融力量,注定会展现出更多的成绩。立秋第二天,皖北大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徐从祥的千亩农业种植园里,大豆、玉米、芝麻在大雨中茁壮成长。徐从祥说:“今年旱情严重,幸好我有优质粮种,还有智能系统。”农业园区的搅拌系统。许从祥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种植粮食,对农村信用体系有着深厚的热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担任太县种粮协会会长,带领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成功“做小田”,推广粮食种植产业化发展模式,亩产能力大幅提升,带动一批新型农业农业企业走上致富之路。太和农商行全程对接后续服务,采用“大粮农协会+会员+银行”的创新合作模式,分批向协会会员预发放600元授信。目前,已向702家会员发放贷款1.5亿元。今年以来,信用社全省操作人员引导各村镇银行主动作为,通过优化服务、强化产业合作平台,精准浇灌新生产力发展的沃土,为农业现代化增添“农村信贷动力”。位于舒城县南岗镇最远端的安徽国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舒城农商行的“贷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口味富硒大米等功能性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6亿元;开发了田野、农耕体验等旅游项目,被授予“省农业休闲乡村示范园”称号。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农业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万元。 “在2022年,因扩大富硒水稻种植规模,升级贷款200万元,面临资金缺口。基金区后,新增流转用地800公顷,建设2条智能加工生产线。农商行认为,国万农业可以插上智慧的翅膀快速发展。”谈及与舒城农商行的合作,安徽国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朗生表示感谢。在舒城村镇银行定制的“乡村振兴贷”等产品中,国万农业先后打造了四情智能监控平台和安徽省首批5G动态检测粮食生产线,实现了从粮食生产到粮食生产的全链路智能化改造。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田间的“沃土”是安徽农信社“商业农户银行服务最广泛的农业”创新服务的“热土”。“我们是文化经营主体,是激活新生产力的主要金融力量。”该省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转变产品和服务方式,精准配置金融资源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农业新生产力发展提供下沉动力。深度融入农村管理。安徽农信社与“三农”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10月29日上午,云淡风轻,庆阳农商行“金融村官”张益军再次来到庆阳县新河镇杨梅桥村养鸭大户卢根才,了解今年肉类市场情况,传达最新金融政策。结冰。张怡君是一位“95后”。今年8月,他被选为第二批“普查村官”到杨梅桥村工作。在一次下乡考察中,他了解到卢根才销售鸭蛋的钱未能按时归还,加上新购鸭苗的货款急,导致资金链紧张。无奈之下,他求助于网贷平台,结果陷入了高息陷阱。他仔细为鲁师傅算了一笔在当地的账目,讲解了网贷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并立即推荐了“兴农e贷”产品,快速收集信息,高效安排审批,成功为他发放了30万元贷款。 “小张真是雪中送炭,他不仅把我从网贷的泥沼中拉了出来,还帮我扩大了种植规模。”连卢根才也有贡献。来自遥远的“张经理”对于村民口中亲切的“张小哥”来说,称谓变更是“村财官”深度融入原住民管理的生动注脚。记者发现,全省已有2000多家商业村镇银行像“小张姐”一样派驻乡镇或乡村担任金融专员。 “‘金融村官’真正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富,能够深入参与乡村具体管理任务,带动农村信贷资金、服务和金融知识下沉。”该省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财政村官”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外,安徽农信社推动的“政府+金融”创新也赋予了农村管理现代智慧。 “以前,要查社保情况,我得去县政务大厅、d 一整天来来回回。现在,我可以在商业银行机器上查看,方便!”近日,在和县农商银行吴江支行,完成保险保险查询业务的村民老王对和县农商银行提供的服务赞不绝口。据悉,在省农信社的大力推动下,已有165项高频政务服务接入村镇银行网点智能柜员机,让城乡居民都能得到实惠。目前,安徽农信已覆盖全省各乡镇,积极设立综合金融服务室——“金融信用e家”,提供存取款、各类支付、政务代理、快递配送、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打造真正服务于民的“村镇银行”。村民们。目前,共有 5,389 个。 “‘金荣信e家’是我们最前沿的阵地,服务覆盖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皖联扎根农村、回馈社会的最直接体现。”省农信社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融入乡村治理,必须更多地思考社会责任,着力解决农民急难解难的问题。安徽农信将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融入乡村振兴。今年,全省共发放小额贷款17.84亿元,占全省的96%;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累计向家乡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57亿元,惠及144万人贫困学生;代理发放社保卡近3800万张,占全省的61.54%。截至今年,已通过社保卡发放财政补贴资金290亿元惠及农民,占总量的90.14%……山之外,还有新期待。 “十四五”即将结束,“十五五”即将开启。号角号召新的旅程令人兴奋和鼓舞。安徽农信社也将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共同打造人民自己的银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倾斜资源配置,加快产品创新,优化服务机制,精准满足“三农”领域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进一步与农村管理体系融合,“继续为农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全省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陆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