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故事看广东体育新叙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21 10:40
世界冠军群星云集,全景“广东健身地图”。 11月20日,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的“全运行广东”冠军故事征集暨“广东健身地图”启动仪式,让广东体育大省的形象更加具体。从数字增强到故事化表达,从城市“体育本色”到全领域健身服务,广东体育开启了新的叙事,助力体育与城市深度融合、产业与科技双向发展。 《广东健身地图》启动仪式。南方+姚志浩 摄 冠军、教练认可广东城市“体育人物”为广东体育“金字招牌”,第十五届全运会奥运冠军、女子花样游泳冠军王六一、王千一,第十五届全运会奥运冠军、男子团体跳水冠军陈艾森全运会、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冠军、“硬件大王”柯勤勤、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女篮成年队优秀教练员、主教练郑薇同台亮相,分享她们的体育故事,弘扬广东城市“体育品格”。在深圳长大的双胞胎“姐妹”六一和王千一表示,她们对水的默契和对同步游泳的执着源于深圳的节奏:“在我们看来,深圳的性格并不急于定义自己,而是总是在跑步中寻找节奏。个体的张力;既有标准的节奏,又有自由的创造力。”王六一和王千一进一步分享说,深圳的体育设施既齐全又开放。从社区到市级和国际层面,超过46,000个体育场馆建成了健身网络,覆盖整个领土。在这个“科技+体育”融合的领域,体育可以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王六一,王千一。南方+姚志豪 摄 陈艾森以一个“广州男孩”的视角,讲述了越秀山游泳馆、二沙体育中心、暨南大学的汗水与荣耀。他说,广州的体育性格是“老城新活力”——有“在一起更精彩”的包容,有国际舞台的竞技激情,有“老地方再创辉煌”的智慧,有“一生能拼多少次”的冠军头衔。陈艾森向市民和游客推荐了越秀山体育场、珠江夜游、广州塔、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商圈、珠江绿道等地,并邀请大家体验广州的城市特色和体育环境。他说:“我认为体育运动广州的性格是传承的力量、勇于变革、包容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敢为人先的勇气、永无止境的速度。”陈艾森南方+摄影姚志豪郑伟以女篮金牌为起点,开启了一幅“篮球与城市同向奔跑”的画卷。他回忆道:“我永远不会忘记5天前全国篮球总决赛的那个夜晚。座位已经满了,屋子里也挤满了人。轰鸣的欢呼声几乎把屋顶都掀起来了。”在郑伟的心目中,篮球在广东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从小孩子到老人的跨越年龄界限的关爱,是广东篮球队最深厚的底蕴。在广东,“村村有体育场,乡镇有球馆”是真正对篮球的热爱,也正在塑造着这座城市的风采。积极、开放、包容的性格。南方+姚志豪摄,年仅15岁。在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后,他感谢东莞对他的培养:“我6岁的时候,就被东莞体校教练选中,从无知走进训练馆,再进入省队、国家队。这些年来,我用平衡和手掌在平衡中反复表演,后卫都数次了。”柯勤勤说,东莞不仅篮球实力雄厚,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篮球人才。举重、斯诺克、小轮车等赛事的世界冠军,东莞是“中国时尚之城”,有东莞烧鹅、汤布石等美食,欢迎大家随全运去东莞旅游。 赋能:“广东健身地图”停止体育服务,冠军说家乡。展现城市“软实力”,那么“广东健身地图”的推出,则是广东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硬提案”。基于全省资源普查和资源征集成果的“广东健身地图”1.0版已正式上线。系统整合全省21个城市近200个十五运会场馆、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博物馆等资源。用户可以通过便捷的搜索方式查找与该区域相关的信息,一键导航无缝连接不同区域的体育场馆。 “这不仅仅是一张电子地图,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体育服务生态系统。”广东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页“广东21城体育人物”海报和“千里河山”长卷将给我除了地理信息之外,还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征。未来,该地图将逐步对接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绿道路径等资源,并与“惠及全民的全民运动会”、“免费健身泳池周末”等民生公益项目对接,动态更新开放时间、活动报名、礼品发放等信息,真正实现激活“一座城市”、“一张图奴”让人笑起来的“一局游戏”。 《广东健身地图》中专门设置的“21城市体育特色”版块并非虚假标签,而是来自于各城市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和体育发展路径的深度提炼。广州致力于“老城新活力”,通过世界田径接力赛、广州国际德拉戈赛展现国际视野与体育公民的融合n 船邀请赛。深圳以“科技赛事+”带动发展智慧场所和赛马;东莞依托举重、斯诺克、小轮车等多个分支的城市背景;佛山凭借女篮总决赛主场的“天台”氛围,展现竞技体育与城市情感的深厚联系。此外,中山沙溪“村BA”夺得冠军,河源夺得篮球冠军。千支球队参加足球联赛、清远入选国家户外运动精品路线等案例,也成为“一城一品”战略下的生动注脚。广东的实力和产业升级背后,是“赛事流量”,独特的“体育品格”和广泛的全民健身参与背后,是广东雄厚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广东省增加值10.5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体育投入大幅增长,增速达20.2%,体现了社会资源对体育领域的重视和投入;繁荣新动能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和6.4%。产业优势为“科技+体育”融合提供了肥沃土壤。自行车公路赛选手通过横琴大桥进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南方+姚志浩 摄 今年以来,广东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体育产业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拉动居民服务消费,甚至优化供给,以更加完善的设施为全民健身和赛事保驾护航。相关资料显示,在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体育产业收入同比增长14.5%,高于全省服务业平均增速10.3个百分点。广东体育产业发票账户数也同比增长12.1%。广东省制造业商品收入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制造业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球类产量增长14.9%,运动防护用品产量增长17.6%。与此同时,广东省体育场馆管理行业前三季度出现爆发式增长,销售收入增长80.8%。广东省体育竞赛组织收入和健身休闲活动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10.5%和5.4%。为支持活动顺利举办并进一步与群众见面随着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安装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9%和29.1%。广东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通过“体育+”的融合给经济带来了拉动作用,进而促进了经济繁荣。郑伟在致辞中表示:“‘一场比赛’让‘一个地方’生机勃勃。一场热门的篮球赛事举办,带来餐饮、住宿、旅游消费的真正增长。万元消费,其中周边消费占比65%;一场全国篮球邀请赛预计将吸引超过10万人观看比赛,直接拉动消费超过2亿元。广东目前拥有篮球场11.28万个,超过3,600个室内篮球馆,以及社区体育公园和绿道网络不断扩大,这些设施都在不断扩大。既是全民健身的载体,又是区域消费的枢纽节点。正是广东围绕“旅游融合、消费升级”的体系部署——通过“追全运游广东”推出23条主题线路,发放百万张免打折门票,打造“票根经济”闭环;通过“全运冠军园”、“第二直播”观赛区等场景,打破赛事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广东,“体育+文旅”取得了惊人的成效。例如,今年7月佛山“西甲”期间,直接拉动消费超过2000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五运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广东体育成果持续受益全民健身,正如《健身地图》所示,遍地开花。南方+记者 周玉杰 周仁国 黄淑敏 刘倩兮 薛平 王英 赵跃 马新杰 实习生 陈银奇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浩 海报制作:刘泽军 钟浩明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