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实体经济的“弦”,连接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只有“让万物畅通”,才能使“官督两道”的经济打通,如活水般流动。安徽,连接南北,连接东西,自古就是船车转换之地。如今,在“十五五”规划提出的“打造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使命指引下,长三角内陆腹地这个中国最具经济实力的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雄心: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业和中部地区,进而成为连接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进而成为枢纽经济中心中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安徽先后出台了《安徽省省交通物流降成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和《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等文件,为“物流强省”战略勾勒出明确的发展路径:到2027年,物流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的“三元”,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2%。这样的雄心壮志从一次会议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10月28日至29日,“2025(芜湖)枢纽经济建设推进会暨物流业供需对接会”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以“连接世界,触手江淮——共进枢纽经济新时代”为主题,来自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安徽经济发展新路径。会上,成立了安徽省物流枢纽联盟,组织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冷链中心中心与物流厂商开展供需对接。 27家单位、13组项目签约总金额59亿元。正如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会上所说:“安徽作为‘制造大省’、‘汽车大省’,未来也将发展成为‘物流大省’、‘物流强省’,成为中国物流业的领跑者。”将地理中心优势转变为经济中心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力,安徽正在向“物流强省”迈出坚定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践行“枢纽中心”的雄心和构想。标题标题|。张敏每逢年节,作为“跨省通行”的枢纽,安徽的高速公路往往处于高负荷状态。原因在于,安徽是“多省游”的通道,是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地理中心。这种区位优势逐渐成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徽省物流枢纽发展报告(2025年版)》显示,“十四五”期间安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率先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截至今年6月,安徽共有7个城市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成国家物流枢纽8个,位居全国前列。从空间分布来看,枢纽布局呈现协调性沿着河流和土地进行开发。沿江经济带集中芜湖、安庆、马鞍山三个枢纽,依托长江黄金水域,形成水运枢纽。物流走廊;内陆枢纽以合肥三大枢纽(无水港、贸易服务、制造服务)为核心,连接阜阳贸易服务枢纽和蚌埠生产服务枢纽,形成辐射皖北、皖中的物流网络。在“区群”环节上,安徽各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较好地建立了“产业集群+物流枢纽”模式,不断向腹地拓展服务。合肥无水港枢纽实行“两区”链接模式,服务庐阳经济开发区和新站高新区,直接反映合肥整个城市及六安、淮南等周边城市。合肥生产服务中心服务合肥经济开发区还支撑合肥产业集群“新平汽车及汽车产业”,通过多式联运网络连接全国与世界。合肥商贸服务枢纽联动肥西百强农产品物流园区,保障合肥及周边地区的“菜篮子”,打造农产品流通“买全世界、卖全国”的枢纽平台和绿色通道。 “物流是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钟兰表示,安徽正在加快建设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服务中西部地区的物流枢纽集群。放眼全国,放眼世界,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放优势、经济咨询。作为重要的枢纽城市,芜湖的物流和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芜湖市市长徐智表示,该市将推动枢纽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枢纽”建设,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中高端业态,持续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强化区域区域发展高位发展。 “按照自己的步调”的结果令人鼓舞,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仍然值得思考。本次会议上,多位发言嘉宾指出,安徽物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从大到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以问题为导向看待安徽物流业发展。他认为,当前,安徽物流业发展效率还有待提高,物流理念还有些落后,在绿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要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谋划布局安徽物流业发展”。未来三到五年,全力补短板、做实事 尹同跃表示,奇瑞专门成立了物流研究院和物流公司,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变革,提升物流质量和效率,并提出了人工智能物流(AI Logistics)的概念。白光利 中华瑞金董事兼总经理中美物流联合会会长、中粮集团工商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认为,安徽还没有走出自己的步伐。在物流领域。很多都追随上海、江苏的“速度”,必须发展自己的特色。 “就物流跨境发展而言,浙江有义乌、河南有中门;就龙头物流企业而言,鄂州有顺丰、嘉兴有圆通、南通有京东。安徽要联手大型物流企业,形成跨境流通大通道,同时要利用产业资本的灵活性,培育和发展自己的龙头业务。”白光利认为。但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区各自独立发展,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品牌。“整个区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造统一品牌,打造信息化、标准化、连锁化的模式。”白广利说。在枢纽经济区发展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何登才根据“二十五”时期四次全会精神,提出了对“十五”时期现代物流会议进展的思考“按照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他认为要紧紧围绕“调结构、促改革、优化环境”九个字,扩大和优化物流业。推进经济一体化,最大限度降低和提高物流成本,形成全社会统一、高效的成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室主任陆成云认为,枢纽经济发展是以供应链减量化为核心、供需一体化,引导生产逻辑、物流运作大优化的逻辑。 “枢纽成本”?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