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园区到乡村,从城乡共荣到“双向繁荣”——安徽县域经济在定远张桥轻纺工业园上升到“新”台阶。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单位。全县经济带动社会发展,连接万家灯火。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实施调整。在结合农业基础的同时,依托自身多种资源禀赋,打造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或培育扎根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实现“更新”,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的更新再一次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发展的基础。科技引领农业浩瀚星海,深度重构县域经济“根基”。这一点在安徽尤为明显。目前,定远县冬小麦已进入密集播种季节。奥桑镇,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多颗种子和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犁地、旋耕、播种都是通过机械臂的挥动来实现的。 “秋季种植最重要的是时机和效率。”安徽苏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4万公顷土地流转至棣县固原 该公司负责人吴翔算了一笔“效率账”:秋耕期间,他每天雇4名工人,用4台机器同时作业,计划一天内完成700多公顷耕地的播种工作。 “如果没有机械,就不可能每天雇佣 200 名工人来生产“十四五”以来,安徽持续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装备成功推广,农业智能化落地实施。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精耕细作,收割技术带来的“软实力”全面开花,为全县发展注入澎湃动力。10月下旬,70余只新生羔羊幸福快乐地出生。在安徽农业大学建淮流域实验站的移动羊舍里,实验站站长陈家红看着这批羊,兴奋地介绍了最新的羊养殖成果。 2015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与定远县政府签署了《联合开发羊养殖合作协议》。“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以“校地合作”模式共建建淮流域综合实验站。十年后,该实验站已成为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高能平台。“羊医生”陈家红已进驻该站八年。皮南河首创黄淮肉羊新品种改良繁育,改良水域当地品种1.4万只。黄淮肉羊新品种不仅长得很快,一天能长一斤,而且口感软嫩,嫩度高达210%,现在,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肉奶俱佳的无角山羊”,第一批羔羊喜人,“如果这个品种选育成功,将达到比有角山羊更高的出肉率和嫩度。”未来将带动更多农民摆脱困境“走高产致富之路。”说到这里,陈家红黑着的脸难掩激动。10年来,前实验站聚焦定远和吉安淮水域农业产业优势,建立了生猪、鹅、渔业、草业、菌种、联盟、蔬菜等X特色产业联盟,共培育新品种477个、新技术143项,服务100多个领域。走在农畜交配技术体系试验田旁,陈嘉红笑着向记者提到,不久前,试验站与定远县政府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开启了下一个“十年协议”。毫无疑问,这将是农业新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新十年,也是从“品牌”到“满卡”的新十年。产业跨越打造发展引擎。品牌化、全链条是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主要路径。从“优化”到“强链”,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跨越,也重构了农业价值体系。 11月5日上午,在定远县七里塘乡草庵村的草莓大棚里,杜少平村民的20多公顷草莓已经开始进入含蕾期。预计首批新鲜水果将于12月中旬上市。像杜少平这样的种植大户并不担心销售问题——为了扩大草莓产业链,2022年,当地将吸引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农产品供应,草莓鲜果销售问题将彻底解决。 “上海林果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采购近每天新鲜草莓20万公斤,一般都是从当地草莓种植户那里采购新鲜水果。”杜少平透露,此前,当地果农80%以上的新鲜水果都在长风草莓市场出售。七里塘乡的草莓种植面积达到9200公顷,尾果占年总产量的1/5。位于那里的达卡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收购草莓并转产。草莓酱等高附加值产品,彻底解决了因品种不同而导致的尾果不可再生的问题,从草莓种植、鲜果销售到草莓深加工,七里塘乡不断拓展草莓产业链,完善草莓产业链,使大别山腹地的草莓产业也呈现出同样的繁荣景象。使用岳西县温泉镇解放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一派忙碌的景象。 “大菜园”占地238公顷,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园区实行全范围物联网,采用智能控制、实时监控,致力于打造集种植、选育、科普、研究、分选、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山深处有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岳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亮点时刻。近年来,岳西县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 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5亿元,有效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走进村民家门口,助力乡村振兴。产业链的拓展优化了生产端的效率,提升了消费端的体验,实现供需双赢。但要想让海吉特实现我们的产品“畅销市场、销往全国”,离不开品牌建设。 11月5日下午,位于定远县西满店镇的安徽农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弥漫着浓郁的卤汁香气。该公司总经理郭兴表示,公司目前专注于定远白鹅、定远黑猪的深加工和销售,“标准化、规模化的工厂化生产模式,改变了过去‘小作坊’单打独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耻辱问题。”作为“定友良材”品牌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安徽农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已正式安装。侨味有限公司已收到客户订单,肉酱产品在威拉抖音热销。未来,我们计划通过线上平台美食博主“种草”、线下开设专卖店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食客品尝定远的味道。 ”夺国兴勾勒出“要有好人才”的品牌精彩规划。自2023年4月正式发布以来,“鼎优凉菜”品牌已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额达4亿多元,带动2000多名农民、500多家农业实体发展生产;“国兴检定”并成为唯一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集体的品牌之路“本土专家”的开发与合作不断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深度融合助力“双向繁荣” 因为“十四五”规划“我省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产业联动、基础设施完善的‘四维’路径。顺河老街、古神国历史文化园、中央格林童话世界、魔幻城等美景共同构成了临泉旅游版图的核心,而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强的就是魔幻城。”魔幻城负责人王伟表示,“作为‘江’的主要承载者,临泉“四大名片”中的尚氏故里,该项目依托古神国遗址、千年银杏树等文化IP,将《封神演义》的神话叙事融入到iof 265万方的空间布局中,形成“封神魔幻动物园”、“哪吒闹海水上乐园”、“封神魔幻”四大版块的立体结构。游乐园”和“魔幻民族时尚街”,专注创意打造风神IP,通过综合体的文化叙事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 “‘仙魔电子音乐节’创下单日接待3万人次的记录,‘动物嘉年华’成为亲子家庭的最爱……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娱乐、学习、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工业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围绕这条路径,安徽各县正在积极探索以工促农、城市带乡的新型城市关系,为城市一体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经验 2025年,定远成功跻身“安徽省综合实力30强”榜单,“争先”的秘密就藏在各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特色产业园区中。航桥镇纺织工业园将于2021年建成,是定远县14个工业镇园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此前,张桥镇没有工业基础,是一个传统农业镇。 “2021年,我们将接手长三角轻纺产业,边建设、边招商、边投产,打造轻纺产业园。目前,一期已注册45个。”张桥镇政协联络小组组长唐元武表示,2024年工业园区产值将突破1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5亿元左右。不到五年的时间,张桥镇实现了从农场到厂房、农民到职工的转变。依托14个城镇工业园区,定远县还形成了以“一园一链”为导向、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新局面。寻找在吉淮大地上,从城乡共荣到“双向繁荣”,现代县域转型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齐海群 石璐 通讯员 王文 杨超